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
擾人的老年性鼻炎: 有藥醫嗎?

郭錦龍
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

廿一世紀是高齡人口的世紀,我國人口結構也將逐步邁入高齡化。根據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結構統計資料分析,至2009年12月底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.63%,早已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老年人口比率為7%之高齡化社會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在2008年人口推計報告中,甚至估計2056年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38%。由於老年人口的快速成長,老年性鼻炎的患病人數也隨之增加,過去經常被忽略的老年性鼻炎,已經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,甚至可預期未來將成為鼻炎臨床診治上主要的一群。 

鼻炎症狀是病人門診就醫相當常見的問題。研究指出,40%的人口有鼻炎症狀的困擾,而老年族群有鼻炎困擾的比例又明顯更高。老年性鼻炎在治療方式上與其他年齡層並無太大差異。首先從衛教做起,除建議病人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外,應讓老年病患瞭解老化對鼻子構造及功能所造成的影響。然而大多數老年人很難接受如此的說法,通常希望醫師給予快速而有效的治療,更不希望把鼻炎的症狀歸因於本身的老化。其次,大多數老年人的鼻黏膜十分乾燥甚至痂皮堆積,可以建議以生理食鹽水溶液沖洗鼻腔黏膜,一天可以沖洗4至6次,適當的濕度將有助於增加黏液的流動與清除,減輕鼻塞或鼻涕倒流的症狀。 

老年性鼻炎在藥物治療上不同於其他年齡層。除了生理上的退化造成藥物動力學及藥物效力學上的差異外,老年病患常因多種慢性病而同時服用多種藥物,可能導致藥物間不良交互作用之產生,加以許多老年人無法按照醫師指示定時服用藥物,或有「逛醫院」不良習慣而重複用藥,以上情形都使臨床醫師考量藥物處方時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與困擾。因此,如何適當地開予處方用藥,是個值得思量與商確的問題。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有抗組織胺藥物(antihistamine)、類固醇鼻噴劑及穩定肥大細胞鼻噴劑(mast cell stabilizer,即cromolyn sodium nasal solution)。抗組織胺藥物方面,不建議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(如:diphenhydramine、chlorpheniramine),因為它是親脂性的且會通過血腦障壁(blood-brain barrier),因此有很強的鎮靜效果及抗膽鹼副作用(anticholinergic side effects),且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在老年人體內代謝十分緩慢,使藥物副作用更為嚴重。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之抗膽鹼副作用將導致鼻黏膜更加乾燥,進而加重鼻炎的症狀。 此外,抗膽鹼副作用亦會造成口乾、眼乾、視力模糊、便秘及排尿不順,患有攝護腺肥大及房角狹窄性青光眼(narrow-angle glaucoma)之老年人應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藥物。第二代(如:loratadine、cetirizine)及第三代(如:desloratadine、levocetirizine)抗組織胺藥物不容易穿過血腦屏障,比較沒有鎮靜效果及抗膽鹼副作用,所以建議老年性鼻炎應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抗組織胺藥物。

此外,抗組織胺鼻噴劑(如:azelastine and olopatadine)已經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)證實對過敏性鼻炎十分有效,尤其azelastine更被證實對血管運動型鼻炎(vasomotor rhinitis)也相當有效。雖然抗組織胺鼻噴劑對鼻塞效果比口服抗組織胺好,但較類固醇鼻噴劑差,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苦味及嗜睡。此外,開予老年人類固醇鼻噴劑時必須很小心,雖然類固醇可以降低鼻黏膜發炎的情形,但是長時間使用卻會使鼻黏膜變乾燥而產生痂皮,也會使鼻黏膜有刺激感,因此應該定期檢查追蹤鼻黏膜的狀況,再決定是否繼續使用類固醇鼻噴劑。穩定肥大細胞鼻噴劑(mast cell stabilizer),作用是穩定肥胖細胞,使其不釋放組織胺,進而預防過敏性鼻炎之發生,但在過敏性鼻炎已經發作後效果較差,且藥效短暫,病患須一天使用4至6次,且需要長期使用才有效果。 

老年性鼻炎的手術治療通常以保守為原則,且一般是針對鼻部結構性問題進行手術。例如針對鼻尖支撐力減弱、下垂或鼻閥瓣(nasal valve)窄縮進行整型手術,以改善通氣阻力的問題;也可以矯正鼻中隔彎曲,以解除鼻塞的症狀;或以功能性內視鏡手術治療鼻息肉或鼻竇的問題,避免鼻炎繼續惡化。


本人參與「臺灣鼻炎臨床指引」之編撰,負責「老年性鼻炎」之章節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