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

一段10秒鐘對話,道出複雜的醫病關係!

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/國軍桃園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    郭錦龍  醫師



耳鼻喉科是「內外兼攻」科別,看一位病人要花比較多的時間!


最近門診量越來越多,但是看診的速度始終加快不了,常常一個診60-70病人就要花6個小時左右。主要的原因是耳鼻喉科「內外兼攻」的特別屬性。當耳鼻喉科醫師問完病情後,需要做局部治療、抽鼻涕、挖耳屎等花時間的工活,不少病人還需要施作內視鏡檢查或安排聽力檢查,這一整套的看診程序少則5分鐘、多則10分鐘,加上本人又是比較「猴話」愛跟病人「喇低賽」,常常一不小心就忘記時間。看診到後面偶爾有等了1-2小時的病人難免小小抱怨:「郭醫師,你的診真難等。」我只好頻頻跟病人抱歉:「不好意思讓您等這麼久。」也因為如此,通常我不敢看診期間上洗手間,深怕一出門口,在走道兩旁病人的「千夫所指」怒視下,舉步維艱、寸步難行!洗手間如此,中餐更不敢奢想了。


今天從早上8點半提早看診,直到下午3點,診間不斷有病人闖入,詢問尚須待診多久,幸好有資深護理師協助妥善處理,讓診間亂中有序,醫師能心無旁鶩幫病人診治。其實跟診護理師相當辛苦,除了要安撫病人,還要跑來跑去準備醫師所需器械,更要受傳統點陣式打印機噪音的折磨,坦白說個人覺得護理師比醫師辛苦多了!在即將到來的護士節(5/12)前夕,在此對國軍新竹地區醫院的護理師們獻上無限的感謝!


在漫長的看診時段裡,我已逐漸習慣病人一進來就先說:「不好意思讓您等這麼久。」所謂伸手不打笑面人,病人心中滾燙待沸的熱鍋也會迅速降溫,這招屢試不爽,也意味著醫病關係的和諧穩定其實不難,只要放下身段,多一個朋友就會少一位敵人。


這種「先發制人」的安撫模式一直是我對待病人的方式,也習以為常,更認為理所當然。下午一位身著西裝、戴著銀框眼鏡的男士卻打破我長久以來看診的舊思維。這位風度翩翩、舉止文雅的紳士進入診間,往看診台靠進,我正好打完上一位病人的病歷,抬頭準備「反射性」跟病人道歉,只見他看著我的眼睛,身體向前微躬著跟我說:「郭醫師不好意思,這麼晚還要麻煩您。」我馬上回他:「不會、不會,讓您等這麼久,很不好意思。」


這樣短短不到10秒中的對話,卻讓我內心激起無限的漣漪,更讓我想起之前一位護理師說:「你把你的病人訓練得很好,你的病人都不會在門診外面因為等太久而大鬧。」當時我沒有多想,也想不出所以然,現在回想,其實病人的「態度」取決於醫師看待病人的「高度」。只要秉持醫者父母心,不會高高在上認為看病非你不可,病人都會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;換個角度想,那些願意留下來等你的病人就是相信你、更非得看到你不可,所以不管等多久都願意,更瞭解醫師是因為看診仔細才會看的慢,自己後續也會得到一樣細心的診治。


很早我就有這樣的體認,所以我看診的速度不會因為病人越掛越多就急忙草率看診;相反的,越到後面的病人我看的越慢,讓他們覺得漫長的等待是值回票價的。我的經驗告訴我,這些病人深感醫師的細心診治,往往會「呼朋引伴」帶其他病人來看診。我相信醫病關係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,必能創造「Win-Win」的雙贏局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