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

擔任醫學會座長甘苦談

郭錦龍    醫師
陽明腦科所博士

圖一  講者與座長合照,本人為左一,劉殿楨教授為右二。

感謝國軍台中總醫院院長王智弘將軍推薦,三總耳鼻喉部主任李日清教授邀請,吾人有幸擔任105屆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其中一場研討會座長。該場研討會是本次大會中,少數幾場國際場次之一,其中一位講者來自日本,三位韓國講者(圖一)。這次與台灣耳鳴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劉殿楨教授共同主持研討會,學到以不同高度與心態來看如何主持一場成功的研討會。

2015年曾參加於日本新潟(Niigata)舉辦的第30屆波利澤醫學會議(Politzer Society Meeting),當時也是擔任一場研討會的座長(圖二)。當時的心情雖然緊張,但沒有任何不自在感。相較於上次座長的經驗,這次台上台下都是國內的大老、國際的大師,一旁更是台灣耳鳴醫學會理事長,那種壓迫感真的會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。幸好我早預想到如此窘境,會議前做足了功課,調查講者的學經歷,也下載講者發表過的論文來閱讀,並列出數個問題,以防萬一台下沒人提問時,這些問題即可派上用場。劉理事長果然是見過大場面的國際大師,主持會議談笑風生,一派輕鬆,是值得吾生晚輩學習的標竿。

圖二  參加30屆波利澤醫學會議,當時也是擔任一場研討會的座長

想起早年還是住院醫師時,每次參加國際會議皆興奮不已,喜歡抓住提問機會,試圖多問講者幾個問題,深怕失去與大師對話的機會。後來開始受邀擔任SCI雜誌審稿(:Laryngoscope),參加會議時,更是仔細聆聽演講,心態上把聽講當成審稿,專找報告內容中矛盾、缺失或研究設計不完整的地方,提出問題與台上講者切磋。隨著擔任幾次研討會的座長,心態上有所轉變。現在的我發覺,舉辦研討會除了讓學者齊聚一堂,舊雨新知,很重要的目的之一,是鼓勵學者發表最新研究成果。既然是最新,難免有所缺漏,抑或在短短的5-10分鐘的報告,要講者將研究精要戲說從頭,實在強人所難。聽眾真想了解研究精髓,不妨會後與講者互換名片,向其索取研究成果報告或相關論文,甚至討論合作可能。

在會議中向台上講者提出可答性問題(answerable question)」,是對講者的肯定;於會後找講者切磋「爭議性議題(controversial issue)」,對講者而言,是一種尊敬。

圖三  大會感謝狀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