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

受邀雙和醫院演講: 如何快速累積學術研究的第一桶金

郭錦龍 耳鼻喉科醫師  陽明腦科博士




昨天受邀到雙和醫院演講,教住院醫師「如何快速累積學術研究的第一桶金」。一路走來,十分了解住院醫師為研究所苦,讀別人的論文,看似簡單,等到自己要下筆時,腦袋卻又一片空白,不知如何下筆。我相信在座的住院醫師若能反覆聽我字字珠璣的70分鐘演講,不敢說讓人「一年磨十劍」的高產值,但絕不會「十年磨一劍」的寒窗無人問,年發一篇論文絕對是輕而易舉、家常便飯。 

開業何必寫論文?
許多人問我,未來準備開業,何須多此一舉寫論文,浪費時間發表論文?的確,人生的抉擇無所謂好壞,自行創業所承擔的風險與遭遇的挑戰,遠遠勝過安逸的留在醫院發展。如果你是這種勇於冒險、高瞻遠矚、永遠比別人早一步準備的性格,就應該不難理解,開業醫師如果還有時間提筆創作,可能表示診所業績不好,才會有閒空寫文章。換句話說,開業的忙碌,壓到你喘不過來,遑論寫論文。所以,留在醫院短暫幾年,就成為唯一能研究、寫論文的人生空檔了,豈不更應珍惜、把握?數十年後,才不會徒留遺憾。這樣的遺憾,讓數十年後白髮蒼蒼的你,驀然回首,總覺得在行醫旅程的版圖中,留下一片未填滿的空白。 


周六下午還要留下來參加研究課程,現場的住院醫師非常認真聽講,精神可嘉。

學術的虛擬貨幣
對於續留醫院發展的醫師或學者,發表論文能力代表著自身的競爭力。或許有人不以為然,認為一派胡言。這些人認為只要開刀能力強、臨床績效好、又獲選優良教師,哪裡沒有競爭力?確實,如果一輩子只想留在一家醫院,當然上述三種能力,能保自己安度晚年,受人肯定,搞不好還可以得到「奉獻30年終身成就獎」。遺憾的是,人生不如意,十之八九。懷才不遇、伯樂難遇,抑或「道不同不相為謀」的場景,總是不停地出現在年輕醫師、青年才俊身上。隱忍留下來,只會鬱鬱寡歡,不如求去。

但是,在原先醫院工作數年甚至十數年後,決定離開單位、走出醫院或轉向國際發展,如果沒有顯赫背景或足以縱橫沙場的人脈,一切只能重新耕耘,豈不懊惱、捶胸頓足。聰明的你,或許看出來我想表達的意思。沒有貴人,就當自己的貴人,沒有伯樂鞭策,千里馬的尾巴就是鞭策自己的皮鞭。辦法是人想出來的,路是人走出來的。還好,上天是公平的,祂為每個人準備了「量化競爭力的學術貨幣」,論文,一種你可以帶著它,到任何地方的虛擬資產,需要的時候,可以隨時拿出來用,透過它,立即展現自身價值。 

欠債還債,海闊天空
舉我為例,明年我終於還完欠國家15年的綁身約,因為這個約,我在人生學術研究創作力最頂峰的時候(年發表逾十篇論文,9年間共60餘篇;受邀撰寫兩篇英文書籍專章;總醫師期間以第二名考取陽明腦科所博士班,僅兩年即取得博士學位;擔任英美國家雜誌社的主編及副主編;第一年主治醫師時便受邀至印度耳鼻喉科醫學會擔任Keynote speaker及多場國際會議的round table speakers;獲選陽明醫學院優良教師),錯過了續留醫學中心發展的機會。曾經我為此終日鬱悶,難以釋懷。然而,江湖路上講道義,出來混的,該還的還是要還。明年以後,轉換跑道,我滿口袋虛擬學術資產,是沒有人可以扣住的,可以馬上讓新東家了解我的底子有多深。有了大量的學術貨幣,離開原本醫院,沒什好怕,因為是我選醫院,不是醫院選擇我。 

以上純以自身的經歷,說明平時累積學術虛擬資產是多重要。到底,我很感謝國軍桃園總醫院的一切。記得去印度演講的那一年,搭飛機前我一直做墜機的惡夢,後來寫了遺囑,萬一出事,把全部的身家財產捐給國軍桃園總醫院。這張遺囑到現在都還留著,因為我覺得取之醫院,回饋醫院。 

結論
年輕醫師或青年學者要趁年輕有活力的時候,全力累積學術研究的第一桶金,有了第一桶金,第二桶、第三桶,累積的速度會越來越快。讓自己成為被低估的便宜好股票,努力之後,會很快遇到自己的「巴菲特」。相信自己,成功可能會遲到,但絕不缺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