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

不藏私分享:我的研究心法

耳鼻喉科  郭錦龍醫師

陽明大學腦科醫學博士
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住院醫師、總醫師、主治醫師
教育部審定助理教授
考選部特聘國家高考命題委員
英國期刊主編及美國期刊副主編
國軍桃園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






在台北榮總住院醫師時期,對於學術研究,有著近乎瘋狂、癡迷的程度。談到論文寫作,更是廢寢忘食,即使在夢裡也在琢磨如何讓文句更精準地以英文表達出來。近年來更不吝於到許多醫院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。但這一年來,因臨床業務繁忙,不得不婉拒幾家醫院以及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的演講邀請,對此深感遺憾與抱歉。未來或許無暇再以演講的方式分享研究心法,但又覺得過去所累積的實戰經驗是十多年來到處碰壁後,所領悟出來的寶貴教訓,倘若就此打住,著實可惜,益顯藏私。 

以下把2019年受邀到彰化秀傳醫院演講的實況錄影與投影片(主題:年輕醫生如何耕耘學術研究),與大家分享。個人摸索出來的方法學,那怕只能幫到幾位後輩晚生,讓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,吾心足矣。必須強調一點,個人的研究方法與寫作技巧不是最好的,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,更多前輩有更好的心法值得學習。在此只是拋磚引玉,期待年輕學者能有效、迅速地累積學術研究的第一桶金。若有謬誤之處,敬請前輩不吝指教。

此外,在短時間的演講當中,有些研究法則可能因為沒說清楚導致誤會。例如,演講中我想表達"學會統計軟體操作"的重要性,而不是強調找有意義P值的重要性,所以千萬不要誤會而陷入P值的迷思。其實使用「虛無假設顯著性檢定」的統計方法所得到的P值,本來就不一定可以發現科學事實的真相。很多時候臨床小樣本研究結果沒有統計顯著差異,但利用大樣本(例如:數萬到數十萬的樣本)卻發現P<0.05,這就是P值的陷阱。近年來更有雜誌不再刊登含有P值的研究論文,例如心理學雜誌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在2015年就宣布該期刊不再發表包含P值的論文,因為他們認為統計數據經常被用來支持低質量的研究結果。研究方法學的課程在博士班可能要花上一個學期修課,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或許會讓新手產生誤解,所以還是要強調,我的用意是鼓勵新手"學會統計軟體操作"的重要性。

不過,對於P值的迷思與爭議,可以參考我下一篇文章的分析:P-hacking (P值駭客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