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

400公里路的兩場演講


郭錦龍醫師
陽明腦科所博士

感謝彰化秀傳醫院小兒科主任楊樹文醫師(左二)邀請

昨天是個既忙碌又充實的一天。早上先趕到彰化秀傳醫院演講,下午又趕到台北榮總耳鼻喉部演講,一天內開了逾400公里的路。緊繃了一天,在演講完後頓覺虛脫。這次演講主題是年輕醫生如何耕耘學術研究,演講內容引起大家熱烈迴響與討論,辛苦總算沒有白費。到底如何定義年輕醫師呢?我覺得心態保持年輕,願意接受新事物、拓展新眼界,就是年輕醫師

有些住院醫師會覺得,我之後要開業,還寫甚麼論文?但反過來說,就是因為之後要開業,所以只有住院醫師時期的短短數年,有機會接觸研究,有時間寫論文。辛苦當了一輩子的醫生,卻來不及完成一篇論文,那怕是一篇簡單的案例報告,等到退休後,驀然回首,或許會覺得行醫路上,有一塊空白處沒有填滿,徒增遺憾。

如果是想續留醫院發展的住院醫師,必須體認到發表論文能力,代表自身的競爭力。或許有人會說,我很會開刀,臨床績效好,又當選優良教師,難道我沒有競爭力嗎?確實,除了研究外,衡量一位醫師的競爭力,還包括醫術、績效、醫病關係及教學成果等。然而這些優勢,在你轉換新單位、換家醫院服務或在國際舞台上,恐怕因為沒人了解你有多厲害,以致於每到一個新地方,你必須重新耕耘,假以時日,大家才會「慢慢地」知道你的厲害。

說了這麼多,不知道您看出來了嗎?論文發表其實是一種「量化競爭力」的學術貨幣。你所累積的學術財富,是去中心化」的,世界上的學者在網路上都可以查詢到你發表的論文。但是像臨床業績這種資料,只有目前服務單位知道你一個月的業績有多少。如果換家醫院工作,你無法立即證明過去輝煌的績效,新的績效又有賴時間來積累。

此外,論文發表又具有「不可竄改性」「透明化」。曾經有醫界的朋友告訴我,他們科的臨床績效比別科好,但領獎金的時候,卻比別科差很多。詢問醫院相關單位,得到的結果是他們科的成本比較高,利潤比較低,獎金當然比較少。但醫院又不願公開全院科別的財務分析,以作澄清,讓他們長期以來覺得作白工。這裡不是說他們科的業績被動手腳,我要強調的是,發表的論文是公開的、透明化的,論文發表的內容及數量都是不可竄改,時時刻刻都可以被檢視,清楚證明一位醫師的實際競爭力。

發表的論文又具備「分散式儲存的特性。一般而言,論文除了會儲存在雜誌社的資料庫以外,也會被不同的資料庫所收錄,自己也可以將自己的文章上傳到免費的資料庫,例如號稱「科學家臉書」的ResearchGate。這種「分散式儲存的特性,讓學者不用擔心哪天出版社倒了,辛苦發表的論文就無法被讀取了。

綜上所述,論文發表確實是一種「量化競爭力」的學術貨幣,具備「去中心化」、「不可竄改性」、「透明化」、「分散式儲存等諸多特性。時時刻刻、世界各地、永世不滅地證明你的競爭力與學術價值。如此完美的學術貨幣,難道不值得投資嗎?

我畢生的寫作心法

在演講中,我將過去論文寫作的心得,以新手痛點的角度,總結成7個心法。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「區塊鏈寫作法」。這裡所說的區塊鏈,與之前很夯的「比特幣區塊鏈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利用這個區塊鏈寫作法,可以迅速有效完成一篇論文。其實真正的高手,在搜尋資料、閱讀文獻的過程,就同時在動筆寫作。待文獻讀完,初稿也完成了。

沒聽過我多年所得心法的人曾對我說,你講的不就是「那一套」,讓我有點不服氣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寫作邏輯,在書局也可以買到很多教你寫作的書籍,但為何還是很多人因寫作枯竭而苦惱?這說明了寫作方法人人有,但好壞高下立判

我最自豪的區塊鏈寫作法

我的寫作心法,不一定是最好的,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。然而就是這套心法,讓我在8年內完成76篇論文,其中58篇我是第一作者,也就是不靠別人的文章掛名充數的,包括40SCI論文、2篇受邀國際書刊的專書章節(Book Chapter),以及2個月內完成的300頁博士論文。

過去我的演講都是免費付出,純粹想幫助後進學子。「那一套」之後,曾讓我考慮從此封筆,不再分享我潛心專研的寫作心法,畢竟舟車勞頓的演講,既吃力又不討好。相對於坊間有些寫作課程,一天的課程就要台幣三萬六千元,我無償付出的分享(除了有些醫院會給點車馬費補助),真的是佛心來也!

3 則留言:

  1. 感謝郭博士的演講,Very impressed !
    楊樹文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郭醫師的教學, 學習到很多, 之後的論文依郭醫師心法來試寫

    回覆刪除